五良集成融合,正成为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的核心引擎。
在粮食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我国粮食生产正从依靠扩大面积转向依靠提升单产的重大转型。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八成,成为粮食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一转变中,“良种良法配套,水肥一体化+” 成为驱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关键路径。通过将优良品种与先进种植方法有机结合,并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核心集成多种生产要素,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正迎来质的飞跃。01 “五良”融合的集成思维
“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融合,成为当前单产提升工作的核心思路。这一思路突破了以往单点技术推广的局限,强调各要素的系统集成与协同配合。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2025年将继续把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更加突出“四良”融合,即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促单产提升。在“五良”集成框架下,良种是增产的内因,良法是发挥良种潜力的外因,良田是基础平台,良机是工具手段,良制是组织保障。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粮食单产提升的完整生态系统。这种系统思维解决了以往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碎片化”问题,实现了从单一技术突破向综合解决方案的转变。02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倍增效应
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良法”核心,已从简单的灌溉施肥工具演变为一个集成技术平台。其“+”的含义在于与各种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产生倍增效应。水肥一体化+增密种植,打破了作物种植密度瓶颈。通过精准的水肥供应,作物在较高密度下仍能获得充足营养,为增产奠定基础。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实现了水分养分的按需供给。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可获得精准的水肥配比,大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水肥一体化+智能装备,结合北斗导航、土壤墒情监测等智能化装备,使农业生产实现了从“经验依赖”到“数据驱动”的转变。这一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显著。实践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提高肥料利用率50%,节水率达40%-60%,同时减少劳动力投入90%以上,实现了省肥、节水、省工、增产的多元目标。03 良种良法:深度协同的创新实践
良种与良法的配套,是单产提升的技术核心。一个优良品种的产量潜力,需要通过相应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表达;而一项先进栽培技术的效果,也依赖于适宜的品种才能实现。在良种选育方面,当前更加注重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收等性状,确保品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的生产要求。在良法配套方面,从播种密度、行距配置到水肥管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技术方案。这种良种良法的深度协同,改变了以往品种推广与栽培技术脱节的问题,实现了1+1>2的效果。正如中国农科院专家所指出的,促进良种良机良法融合,要持续推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提品质、转方式、增效益。04 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实施路径
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需要从创建高产典型转向推动区域均衡增产。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更加系统科学的实施路径。在技术推广方面,需要分区域、分品种集成组装出切实有效的单产提升“技术包”,加快高性能精量播种机等智能装备的普及推广。在实施方式上,要突出“整建制”推进,通过整乡、整县、整市的大面积推广,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转变。在主体带动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指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率先使用能提高单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并向小农户提供提高单产的托管服务。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扎实推进,多地正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水肥一体化+”模式,创建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单产提升示范片。技术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各项措施到田、到户,确保技术落地生根。未来,随着“良种良法配套,水肥一体化+”模式的大范围应用,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将实现新跨越,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郑州新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水利、水务物联设备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运维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深度聚焦智慧水利、智慧灌区、智慧水务、城市内涝四大行业领域,推出多款稳定可靠的高低压配电柜、远程遥测终端机、 微型一体化水位计、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等硬件产品及“智慧云”物联监测云平台,以智能传感器、物联网技术为支撑,提供行业专业解决方案。欢迎各界同仁莅临参观指导。
联系方式: 13253607319、0371-65050925
地 址: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街338号电子电器产业园12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