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253607319

助力水行业

智慧化应用、数字化转型

行业新闻

智能首部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智慧大脑"驱动农业现代化转型

智能首部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智慧大脑"驱动农业现代化转型

栏目:行业新闻发布时间:2025-08-05访问量: 20次

在全球水资源紧缺与农业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郑州新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鼎科技”)凭借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水肥一体化首部控制系统,正推动传统农业向数据驱动的智慧农业跨越。该系统通过八大核心模块的协同运作,实现水肥精准调控,节水率达4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升至65%,成为破解农业“高耗低效”难题的智能化标杆解决方案

智能水肥一体化首部控制系统

核心构成:八大模块构建精准控制体系

现代水肥一体化首部控制系统是一套高度集成的精密装置,由水泵机组、智能电控系统、多级过滤装置、水肥一体机、肥料搅拌存储系统、计量监测仪表、压力调控设备和阀门组八大核心模块组成,各模块协同工作形成闭环控制,确保水肥精准输送。

水泵机组作为系统的动力核心,其选型需根据灌溉面积、地形高差和管道设计科学配置。在新疆棉花基地的实践中,采用多泵并联设计配合变频调速技术,使系统能够根据管网压力变化自动调节转速,既保证了末端滴头工作压力稳定在0.1-0.2MPa的最佳区间,又实现了能耗降低30%以上的节能效果。智能配电柜与变频柜组成的电控系统,则如同系统的"神经中枢",通过电流互感器实时监测水泵运行状态,一旦检测到空载或堵转等异常情况,可在30秒内切断电源并推送报警信息至管理员手机,大幅提升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多级过滤系统是保障灌溉系统畅通无阻的关键防线,通常由离心过滤器、砂石过滤器和叠片过滤器组成三级过滤链条。山东寿光某蔬菜基地的案例显示,这种组合式过滤方案可有效拦截水源中99%以上的藻类、泥沙等杂质,当过滤压力超过0.3MPa时还能自动启动反冲洗程序,将过滤元件堵塞风险降低80%以上。尤为重要的是,叠片过滤器的精密过滤单元可将水中杂质颗粒控制在120目(约125微米)以下,完全满足滴灌系统对水质的严苛要求。

水肥一体机堪称系统的"智能大脑",集成了PLC控制器、触摸屏、EC/pH监测模块和注肥泵等关键部件。江苏某水稻基地采用的智能施肥机,可根据作物生长模型预设16种施肥配方,通过闭环控制算法实时调节肥料注入量,将肥液浓度误差控制在±3%以内。肥料存储系统则通常包含3-4个PE材质搅拌桶,容量从500升至2000升不等,通过搅拌机使固体肥料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母液供系统使用。

首部控制系统精准调控装备

智能升级:数字技术赋能精准农业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水肥一体化首部控制系统正经历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深刻变革。数据驱动决策远程智能管控成为新一代系统的标志性特征,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型。

在云南某花卉基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土壤墒情传感器、气象站和作物生长摄像头,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养分含量、气温、光照等15种参数,形成多维数据矩阵。这些数据经由云平台分析处理后,系统可自动生成最优灌溉施肥方案。例如,当检测到未来三天降雨概率超过70%时,系统会自动将施肥量下调15%并推迟灌溉时间,使花卉病害发生率降低40%。这种基于环境感知的智能调节机制,彻底改变了传统固定程序的灌溉模式,实现了真正的"按需供给"。

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则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终端,管理人员可实时查看系统运行状态,包括水泵压力、管道流量、肥料余量等20多项参数。河南某小麦种植合作社的实践表明,该功能使人力成本降低60%,故障响应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5分钟。更先进的是,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信追溯能力——系统将每次灌溉施肥的时间、用量、设备状态等数据上链存储,形成不可篡改的生产记录,为农产品质量认证提供了坚实依据。

智能配肥系统的精度提升尤为显著。现代首部控制系统采用"负反馈闭环控制"策略,通过EC值传感器实时监测肥液浓度,动态调节施肥泵转速。以番茄种植为例,在结果期系统可设定每日上午8点自动启动施肥泵,将氮磷钾复合肥按1:0.5:0.8的比例注入管道,持续30分钟后自动关闭。若因管道压力波动导致配比偏差,系统会立即调整确保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海南芒果种植基地的数据显示,这种精准控制使肥料利用率从传统方式的35%提升至72%,同时减少了30%的氮素流失,有效缓解了农业面源污染。

应用成效:节水增产与绿色发展成果显著

水肥一体化首部控制系统的推广应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精准控制水肥供应,实现了"三节"(节水、节肥、节工)和"三增"(增产、增收、增效)的双重突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节水节肥方面,新疆棉花基地的案例显示,采用首部控制系统后,棉田灌溉用水量从每亩500立方米降至300立方米,降幅达40%;肥料利用率则从30%提升至65%以上。甘肃静宁苹果基地通过精准灌溉施肥,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50万立方米,化肥面源污染负荷降低65%。这些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系统的分区轮灌功能——通过电磁阀组与无线通信技术,系统可独立控制不同灌溉区域,当某区域土壤湿度低于设定阈值时自动开启对应阀门,同时关闭其他区域,避免水资源浪费。

在增产增收方面,数据更为亮眼。山东寿光蔬菜基地配备智能首部控制系统后,黄瓜亩产从12000公斤提高到15000公斤,增幅达25%;产品合格率从85%提升至95%。吉林玉米种植示范区采用该系统后,通过"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组合,将种植密度从每亩4000株提高到5000余株,亩产从600公斤增至800公斤,增产幅度超过30%。河南杞县高标准农田的实践则表明,该系统使小麦种植的人工成本降低85%,肥料成本减少22%,同时单产提升18%。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水肥一体化首部控制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2023年东北地区遭遇严重春旱期间,采用该系统的玉米田块通过精准补水补肥,产量比传统种植方式高出50%以上。新疆棉花"干播湿出"技术则利用系统的精准控制能力,播种后仅需传统技术20%的用水量即可保证出苗,节水效果达80%。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首部控制系统在提升农业抗灾能力方面的战略价值。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与规模应用并进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和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水肥一体化首部控制系统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这项技术将在技术突破应用拓展两个维度上同步推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创新方面,首部控制系统将进一步与前沿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将使系统具备自学习能力——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信息,自动优化灌溉施肥策略。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则允许在虚拟空间中构建系统镜像,通过模拟仿真提前预测运行状态,将故障率降低90%以上。此外,新型纳米材料过滤膜、低功耗物联网传感器和农业专用芯片等创新技术的突破,将持续提升系统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应用拓展方面,农业农村部农垦局近期发布的26个水肥一体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为不同作物和区域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这些模式涵盖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将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广。预计到2025年底,农垦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将从当前的2500万亩扩大至3000万亩,带动地方应用面积突破1000万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系统的小型化和模块化设计使其正迅速从大规模农场向中小农户普及,山东某企业开发的便携式水肥一体机价格已降至万元以内,使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可能。

政策支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农业农村部计划在全国建设100个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通过"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模式,带动周边地区应用该项技术。财政补贴方面,多地已将首部控制系统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补贴比例最高可达50%,极大降低了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门槛。

从新疆棉田的节水奇迹,到寿光菜园的增产故事,再到东北粮仓的抗旱典范,水肥一体化首部控制系统正在重塑中国农业生产方式。这套集成创新技术通过八大模块的精密配合,实现了水资源和肥料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破解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随着科技进步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大,智能首部控制系统将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标准配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这项技术将继续向更智能、更精准、更绿色的方向演进,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郑州新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水利、水务物联设备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运维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深度聚焦智慧水利、智慧灌区、智慧水务、城市内涝四大行业领域,推出多款稳定可靠的高低压配电柜、远程遥测终端机、 微型一体化水位计、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等硬件产品及智慧云物联监测云平台,以智能传感器、物联网技术为支撑,提供行业专业解决方案。欢迎各界同仁莅临参观指导。 

联系方式: 13253607319、0371-65050925


地 址: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街338号电子电器产业园12栋

微信二维码



×
添加微信好友,了解更多产品

点击复制微信号

微信号:13253607319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添加微信好友,了解更多产品
去微信添加好友吧

在线咨询

电话

13253607319
7*24小时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

公众号

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TOP